就业信息
2016-06-23
本报记者 叶小静 陈里雅 十年磨一剑,妙笔著华章。 今天,对满冠平台来说,是一个隆重而特殊的日子。十年前的今天,温州师范学院与原满冠平台合并组建温州第一所真正的综合性大学——满冠平台,正式揭牌成立。由此,新温大在不断融合中开启了快速发展模式。 这是无惧风雨、拼搏进取的十年。从人才培养持续提质、师资水平不断提高,到学科实力全面提升,温大综合实力以平均每年递升8个位次的速度稳步推进。据武书连《中国大学排名》,2015年温大学校综合实力跃升全国第183名。 这更是改革探索、创新跨越的十年。从党建创新引领发展、科研成果不断突破,到服务地方形式多样,温大在坚持教学、科研协调发展的同时,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逐步走出了自己的特色办学之路。其中,创业人才培养温州模式,被誉为中国高校创业教育四大模式之一。 三大特色专业群 创新培养人才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高地。 如何解决地方高校毕业生人才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一直是许多高校面临的难题。对此,温大深入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致力于培养“重实践、强创新、能创业、懂管理、敢担当”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目前,已形成特色工科、特色商科、特色教师教育三大特色专业群。 学科建设方面,温大工科特色明显。化学一级学科为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电气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等9个学科为浙江省重点学科。4个一级学科进入全国前50%,其中化学学科ESI进入全球1%,省内位居浙大、浙工大之后排第三。 特色教师教育是温大传统优势项目。该校培养了温州全市72.2%的名校长、53.1%的特级教师和55.2%的教学名师,为地方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把温州创业文化基因和温州人创业精神,嵌入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是该校创新创业教育重要理念。学校在全国率先组建创业人才培养学院,将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全过程,首次探索创业人才培养改革试点班新模式,并引入社会创业资源激活教学要素,实现了创业教育的“校、企、政、产、金、介、创”多维协同和合作。 三个主动对接 协同服务地方 十年潜心科研,结出累累硕果。 “十二五”期间,温大实现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等诸多零的突破。十年来,共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在内的省部级科研成果奖92项。2015年,温大综合科研水平位居全国706所本科大学中第140位。 秉持科研发展“顶天立地”的原则,该校立足温州,主动对接浙江特别是温州的产业特点,主动对接区域发展重大需求,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不断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服务与引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目前,学校建成15个省级重点科研平台,获批激光加工机器人国际合作基地、电气数字化设计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级科技平台实现重大突破。与此同时,学校与吉林大学开展全面战略合作,与美国阿克伦大学、温州医科大学、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等高校共建研究院所,努力促成校校、校所、校地间的协同创新、内联外引、共同发展。 三张党建名片 引领全面发展 创业教育特色彰显、学生管理首推“学区制”、党员开展“50小时义工服务制”……这是温大推进党建创新工作中,隆重打造的三张“金名片”。 抓党建就是抓发展。温大党委一直致力以党建创新引领学校事业全面发展,并取得喜人成果。该校将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写进人才培养目标,实现学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确立学校在创业教育上的鲜明特点与优势,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被誉为中国高校创业教育四大模式之一。 2012年,在全国首推“学区制”改革,突破了传统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构建了“学校—学区—楼栋—寝室”纵向到底的学生教育管理新体系,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学生思政工作全覆盖。同时,还率先提出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2008年首倡党员“50小时义工服务制”,开创全国党员志愿服务新渠道,得到中央领导高度肯定,并在全国高校推行。 每一点成绩都凝结着心血和汗水,每一次创新都承载着发展和期望。走过十年,温大再次以激情昂然的姿态站在了新的起点上。每一个人都满怀豪情,每一个团队都凝心聚力,今天的温大,正向着更高、更大的发展目标,奋力前行!
相关链接:http://wzrb.66wz.com/html/2016-06/23/content_1976476.htm
中国浙江省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 电话:0577-86598000
中国浙江省温州市学院中路276号 电话:0577-86598000
Copyright © 满冠平台 Wenzhou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07006821号-1 浙公网安备 330304020007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