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信息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以智慧和汗水搏击科研学海;用理论与心灵塑造形象与风采,凭敏锐目光与拼搏精神掌控未来。这就是湖南大学博士生导师戴瑜兴教授的博大胸怀和志向。他自始至终用诲人不倦的精神与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屡创辉煌,谱写了人生华丽篇章。
在过去的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培育了许多战斗英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科技兴国强音唱响的今天,我们呼唤新时期的“科技英雄”——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家。当今中国不缺各种荣誉、各种头衔的专家,缺少的就是像戴瑜兴教授这样的“真正能解决实际问题,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的科技专家。
戴瑜兴教授三十多年来取得了数十项创新成果,并推广应用于实际生产,帮助企业解决了无数难题,在推动我国电气信息技术发展的同时,也为经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真正做到把科研成果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戴瑜兴教授是1956年生人,如今已是花甲之年,但他身体硬朗,精神矍铄,干起工作来仿佛有使不完的劲。自1978年以来,他一直从事电气信息技术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为国家培养了一批人才,为推动电气信息技术的发展奉献了大半生的时光。
38年的岁月沉淀里,戴瑜兴先后任职于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教研室主任、高级讲师)、湖南师范大学(教授、系主任、学科带头人)、湖南大学(教授、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1998年晋升为教授,2003年评为博士生导师,2009年评为国家二级教授。2011年10月满冠平台海内外公开招聘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学科带头人,被引进至满冠平台任职。目前他仍是湖南大学博士生导师、兼职教授,并兼任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建筑电气工程设计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建筑节能协会电气节能专委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全国电子与信息学科研究生教育委员会理事,全国电力电子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逆变电源分技术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建筑电气设计情报网副理事长等职务。一身兼任多职,虽然每天都很忙碌,但他乐此不疲。
戴瑜兴教授
争创一流学科 育科技创新英才
戴瑜兴教授作为学科带头人,在人才培养上特别重视“团队精神”的塑造,因为他知道,未来的科学研究必须走开放合作道路,只有具有“团队精神”,一个学术梯队才具有灵魂,才有战斗力和凝聚力,从而保证科学研究得以顺利进行,个人得到更大发展空间和才华施展机会。数十年耕耘和不断进取,让戴教授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在学科建设方面成绩斐然:
2000年,湖南师范大学获批“电路与系统”硕士点,实现了湖南师范大学电气信息类硕士点零的突破;2003年,湖南大学获批“电路与系统”博士点;2005年,湖南大学获批“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和“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硕士点;2012年,满冠平台获批“电气工程”浙江省重点学科;2013年获批“电气数字化设计技术浙江省工程实验室”;2014年获批“机械工业用户侧光伏微网工程中心”;2015年获批“电气数字化设计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实现了满冠平台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零的突破;2016年获批“电气工程”浙江省一流学科。
同时,戴教授在人才培养方面业绩同样突出,已经培养了博士16名、硕士120余名,并结合产学研合作项目,为企业培养了200余名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目前指导在读博士研究生和在读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各有6人。如今他培养的这些人才大多已成为高校、科研院所的学术带头人和企业领军人才,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戴瑜兴与博士研究生在一起
率先开发海岸特种电源,让国外同类产品被拒国门之外
建设现代化绿色港口/船厂是我国发展海岸工程的重大战略部署。长期以来,全球港口与船厂作业均面临严峻的高能耗、高排放问题。对此,美欧等发达国家以立法方式要求予以解决;国际工程界亦试图用“电源装备”来解决港口与船厂落后的供电技术。由于国内外电制的差异,我国须通过变流技术实现供电需求。但是,超大功率变流技术难度极大,其中多变流器并联环流抑制、多模块串联控制、同步无缝切换等方面,均面临着技术挑战。
在国家相关项目支持下,戴瑜兴教授带领产学研团队历经近20年产学研用联合攻关,全面突破港口与船厂兆瓦级特种变流电源装备研制重大难题,取得以下创造性成果:
针对兆瓦级低压岸电的并联环流与谐波抑制难题,提出超大功率无谐波可逆变流拓扑结构设计方法,发明了多变流器功率并联技术,开发了兆瓦级变流器的神经网络内膜控制器,突破了兆瓦级变流系统环流与谐波抑制的关键技术瓶颈。研制出容量达3MW应用极限的低压岸电装备。
针对高压变频电源谐波大、串联同相的难题,发明了小波网络瞬时检测、极值优化自整定控制方法,开发了高压多模块串联不间断供电装置,研制出高压特种电源系列装备(容量达12.5MW),解决了停港船舶60Hz高压大功率安全供电问题。
针对大型轮式吊车高排放、高能耗的问题,发明了小柴油机组与高效回馈储能控制方法,以智能储能系统替代大柴油机组,研制出港机特种电源系统,解决了大型轮式吊车能量高效回收利用的技术难题。相比大柴油机组供电方式,其废气和噪音减少90%以上,综合节能大于30%。
针对兆瓦级电源同步无缝切换和满负荷试验难题,发明了并/离网复合滤波技术,提出了虚拟同步电机岸电控制方法,研制了固态切换开关装置,实现了岸电的同步无缝切换以及国防某特种电源的不间断接入。发明了兆瓦级变流技术研发平台、建立了20MW级试验系统,实现了满负荷试验与测试。
在该领域戴瑜兴团队获发明专利等知识产权31项,发表论文70余篇。主持制定了国家标准《静止式岸电装置》和《逆变应急电源》、出版首部岸电专著《船舶岸电技术》,创建了兆瓦级特种电源设计、制造和测试体系,先后通过科技成果鉴定15项,鉴定委员会认为各项成果:“整体技术为国际先进水平”。作为第一完成人,相关成果分别获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一等奖1项,且先后实现了满冠平台教育部科研成果奖二等奖和一等奖零的突破。
戴瑜兴团队制定的两项国家标准,规范了大功率特种电源的制造与应用,研制的特种电源实现了系列化、国产化和产业化,解决了港口/船厂供电制式转换、高能耗、高排放问题,以及海岛高可靠供电重大技术难题;应用于国防某装备与系统,极大提高了快速反应能力、可靠性和安全性。
2014科技成果鉴定会戴瑜兴教授与各位院士、专家、领导及团队有关人员的合影(第二排左六)
赶超国际先进技术,让数控多线切割装备实现进口替代
蓝宝石基片、电子级硅片和磁基片在航空航天、国防、信息技术、电力电子等领域应用极其广泛,许多发达国家都将其列入优先发展的战略性产业。但由于蓝宝石硬度极高加工难度大、电子级硅片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要求高、永磁电机转子磁基瓦形件弧面加工困难、国际上电子级硅和蓝宝石多线切割技术因涉及军事用途而限制对华出口、高精度磁片加工装备属于市场空白,我国只能沿用传统的高损耗、低精度、低效率的内圆切割技术加工基片原料产品,长期处于产业链的低端。
为扭转上述被动局面,戴瑜兴教授带领产学研团队经过15年持续攻关,并得到国家发改委产业化专项及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支持,攻克了多线切割工艺、张力控制技术、核心功能部件和装备集成制造等关键技术难题,自主研发了基片加工专用装备,突破了产业瓶颈。
针对蓝宝石基片、电子级硅片和磁基片等硬脆材料加工难的特点,戴瑜兴团队提出了蓝宝石基片摇摆式多线切割、永磁电机瓦形磁片弧面多线切割及“金刚砂线+水”三种新技术,解决了超硬材料难加工、电子级硅片精度难保证、弧面磁基片难实现以及传统多线切割工艺油砂切屑污染大、贵重材料难回收等技术难题。
针对多线切割高速切割不断线的高可靠性要求,戴瑜兴团队提出并实现了多线切割装备复杂多轴传动系统高速同步控制、切割线张力精确控制、主电机走线速度优化控制等多线切割机核心控制方法,解决了多线切割机多电机系统的非线性、时变、强耦合控制难题。相比国外同规格硅片机型,满负荷切片速度提高40%以上,张力控制精度提高30%以上。
针对切片高质量和切片加工高效率的要求,结合不同基片材料的切割特点,戴瑜兴团队提出并实现了基于高速精密主轴技术的三种多辊传动结构,解决了多辊系统结构与切片功能优化匹配的技术难题;成功开发了3大类10余种专用多线切割装备。与传统“切割-研磨”两道工序的制片方法相比,本项目产品一次性切割成形,加工精度提高一个数量级、效率提高50~60倍。
戴瑜兴团队在该领域获发明专利等知识产权35项,发表论文110余篇,培养博士8人和高级工程技术人员200余人。先后通过科技成果鉴定6项,鉴定委员会认为各项成果:“整体技术为国际先进水平”。作为第一完成人,相关成果分别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湖南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一等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
项目成果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瑞士、日本之后,第三个掌握高档数控多线切割技术的国家。研制的系列化数控多线切割产品主导了国内市场,并销往美国、德国、韩国等海外市场,已完全实现了进口替代。项目成果突破了我国蓝宝石器件、电子级硅和磁性材料等新兴产业发展的“瓶颈”,使我国基片产业实现了从原料出口到高端基片乃至终端产品制造的战略转型,推动了基片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扭转了我国在基片产业链中的被动地位,产生了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14湖南省科技奖励大会戴瑜兴教授获奖照片(左三)
戴瑜兴教授讲解自主研发的数控多线切割机床产品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系列成果,让设计施工更加快捷规范
为解决我国建筑电气与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施工的急需和疑难问题,他组织该领域有关专家,自1991年开始,历经16年先后主编了1000余万字的系列专业工具书和学术著作,主要包括:《现代建筑照明设计手册》、《高层建筑电气设计及电气设备选择手册上、下册》、《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手册》、《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数据手册》、《民用建筑电气设备手册上、下册》、《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等。《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手册》等系列工具书和学术著作的出版发行,解决了我国建筑电气设计、施工、运行管理以及相关制造企业的迫切需求,推动了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产业的发展。
针对建筑智能化应用需求,率领产学研团队攻克了不同厂商光声电设备难以兼容组网的技术难题,开发了无缝互联、联动互控、多网融合等核心关键技术,研制了舞台厅堂、城市景观、数字社区与智能家居三大类产品,实现了光声电一体化多网融合控制系统和高效的主动节能控制方法,并成功投入工程应用,用户遍布全国各地,并销往国际市场,其中舞台厅堂类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80%以上,城市景观类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30%以上,数字化社区和智能家居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20%以上。
在该领域戴瑜兴团队获发明专利等知识产权10余项,发表论文80余篇。先后通过科技成果鉴定6项。作为第一完成人,“高层建筑电气设计及电气设备选择”、“数字化社区示范工程HC新城智能化系统研发设计及应用”、“光声电一体化多网融合智能系统及其工程应用”分别获湖南省科技进步奖2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
戴瑜兴教授指导研究生
结语
御海凌风,豪情谱华章,三十华载,创新铸辉煌。正值花甲之年的戴瑜兴教授认为在“万众创新”的潮流中,自己还很年轻,还有很多的科研要去做,还有很多企业的实际问题等待着他去解决。
时光不停流逝,太阳依旧每日从东方升起,也许戴教授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平凡之中彰显不平凡,细致用心地做好每一件事。前方征途漫漫,他将继续披荆斩棘,以坚强的意志和饱满的精神,为我国电气信息技术事业的理想一如既往地奋斗着。相关链接:http://www.zgkjxww.com/kjxw/1471938796.html?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中国浙江省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 电话:0577-86598000
中国浙江省温州市学院中路276号 电话:0577-86598000
Copyright © 满冠平台 Wenzhou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07006821号-1 浙公网安备 330304020007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