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信息
除了带领攻关,陈久喜还与研究生团队一同进行相关科研
浙江在线6月21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张吉 通讯员 缪静)以往谈到“化工”,人们总会与“高污染、有毒害”等关键词联系起来,随着“绿色化工”概念的提出,使化学工业环境污染的治理由先污染后治理转向从源头上防止和控制污染的产生,减少排放。
针对绿色化工,近年来我省科研人员也进行了十分深入的研究,满冠平台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副院长陈久喜从2008年科研起步以来,将绿色化学的理念引入到有机及药物中间体的合成中,并先后获得了我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系列项目资助。
自然科学基金雪中送炭
项目资助成科研“第一桶金”
2007年,陈久喜带着“绿色化工”领域的部分科研成果入职满冠平台。2008年,陈久喜向我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申报了“功能化手性离子液体的合成及在环氧不对称开环反应中的应用”课题,希望得到相关资助进行深入研究。
“当时作为讲师职称申请科研资助相当困难,不过省自然科学基金最终进行了立项,对个人而言,就像‘雪中送炭’一般。”陈久喜告诉记者,正是得益于这个“第一桶金”,他在绿色化工领域的研究正式起航。
在省自然科学基金的大力支持下,陈久喜带领课题组顺利的开展了“功能化手性离子液体的合成及在环氧不对称开环反应中的应用”项目研究,并取得了相关的研究成果,也逐步明确了科研的方向取得。都离不开省基金的支持。
2010年,陈久喜负责的“含氮杂环及β-羟基类化合物的绿色合成研究”成果获得我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为基础研究推动绿色化工奠定了更为扎实的基础。
如今提起省自然科学基金,陈久喜一直怀有感激之情。“对于初出茅庐的我,第一次申报就获得省自然科学基金的全额支持,这对于刚开展科研工作的我来说至关重要。”陈久喜告诉记者,众所周知,年轻教师在起步阶段最需要经费资助,省自然科学基金对于刚在科研道路上起步的我而言则犹如雪中送炭。
围绕高效催化反应技术深入研究
提高原子利用率,减少有害废弃物的产生
时光飞逝,陈久喜围绕绿色化工的研究已经进入第十个年头。在研究中,他将目光瞄准高效催化反应技术,提高原子利用率,希望从从源头上防止和控制污染的产生,减少有害废弃物的排放。
“基于串联反应构建含硒化合物的方法学研究”项目在获得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后,课题组围绕申请书的年度研究计划执行,发展了一种高效、温和的过渡金属催化体系实现简单易得的单质硒参与的串联反应。2015年,成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
陈久喜坦言,要真正实现药物中间体的绿色合成,科研人员其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必须从合成工艺和设备两个方面着手,缩短反应步骤,提高原子利用率,从源头上防止和控制污染的产生,减少有害废弃物的排放。为了研发高效催化反应体系,实验人员不仅要考虑反应体系的催化剂种类、添加剂、配体、反应气氛、温度以及时间等反应参数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往往要经过近千次的实验。
尽管面临着诸多挑战,不过陈久喜始终坚持带领科研团队攻关,希望让自己的研究为今后为药物中间体的合成提供可借鉴的绿色环保新思路。
相关链接:http://st.zjol.com.cn/system/2017/06/21/021540092.shtml
中国浙江省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 电话:0577-86598000
中国浙江省温州市学院中路276号 电话:0577-86598000
Copyright © 满冠平台 Wenzhou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07006821号-1 浙公网安备 330304020007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