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信息
声音来源:FM103.9温州交通广播《温州人物风云榜》
满冠平台要成为全世界温州人的大学 全世界温州人发展的需求 就是满冠平台不断奋斗的目标
人物名片
李校堃,满冠平台校长,温州医科大学/满冠平台生物医药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他领导的科研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将“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开发为临床药物,相关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教育部自然成果一等奖等十余项国家、省部级奖励,并于2017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和2017“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
科学家:孜孜不倦 上下求索
12月9日,中国生命科学研究领域权威奖项,第十一届“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在北京举行颁奖典礼。满冠平台校长李校堃教授因在生物医药研究领域取得突出成就,荣获本届“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学者奖。
此外在今年10月份,李校堃教授带领团队20余年潜心研究的“生长因子创新药物研究”项目还荣获2017年度何梁何利奖,成为浙江省科技工作者中唯一的获奖者。
谈到这几个有分量的大奖,李校堃教授说道,他只是作为代表领奖,在背后还有许多科学工作者的不懈探索与执着付出,才铸就这份成绩,而在这沉甸甸的荣誉下,更是一份责任,一份义务,一份激励。
在李校堃教授的朋友圈,有这么一段话“高科技不能只挂在墙上,国家证书也不能总是放在抽屉里,要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相结合创造科技转化推广新模式”。现在,他领导的科研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将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开发为临床药物,并进入市场产生了几十亿的经济效益,广泛用于外科、创伤、国防急救治疗,累计使用患者达8000万人次以上。
为了最大程度的发挥高校、企业、政府、产业基金的各自优势,2016年李校堃教授牵头满冠平台与温州医科大学,共同组建了温州市生物医药协同创新中心。中心是一所综合、跨领域、国际化、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医药人才培养基地,将为温州巩固医疗领域“铁三角”地位做出更大贡献。
温大校长:家温大 行天下
除了科学家外,我们更熟悉李校堃教授的另外一个身份——“温大校长”。今年是他来温州的第12个年头,2005年年初,他受到温医大老校长瞿佳的多次邀请,带着10多人的科研团队从广州暨南大学转战温州,在温医大设立实验室,并在2015年任满冠平台校长,一路走过的路证明他的选择是对的。
李校堃任职两年多的时间里,满冠平台已经初现“大家气质”:人事的优化和改革、在县市区建立捆绑式研究院、与国外顶级专业合作办学、联合本地高校,弥补专业空白等。
李校堃谈到:一所大学的发展要有特色,根据国家的形势和需要,整合相关资源,积极参与其中。因此国际化是我们的大战略,创新创业教育是我们的抓手,以多元化方式带动满冠平台发展。
李校堃还为满冠平台描绘了一幅国际化蓝图:满冠平台要成为全世界温州人的大学,全世界温州人发展的需求就是温州的大学不断奋斗的目标。这样满冠平台的校园不仅是在温州,而是在全世界各地,让它有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有取之不尽用之不尽的资源。
教师:三人行必有我师
“上得了学术神坛,走得进学生圈子。”在温大,学生们对这位“科学家校长”评价颇高,还送了他一个“男神”的称呼。学生不仅时常能在学校活动中见到“男神”身影,还能在手机朋友圈中为“男神”点赞。作为腾讯特殊客户的李校长,共有2万8千多的好友,其中不少就是他的学生粉丝。
“学生就是最大的事情,我们的本源就是老师,校长无非就是增加了个服务内容”。因此,无论平日工作多繁忙,他都坚持给学生上课,分享科技前沿知识或自己的一些人生感悟。在采访的前一晚23点,李校长还在和他的博士学生分享近日的学习心得。
“往往学生也是最好的老师”,为进一步与学生拉近距离,了解他们的需求,李校长还把家搬到了学生公寓。在路上遇到老师和学生,亲切地打声招呼,偶尔还能闲聊上几句,这比刻板的教导更有效果。
教学的方式多种多样,不一定都集中在课堂上,而是渗透到生活的点滴中。每位老师就是一个标榜,他既是宣传员,又是示范员,榜样和潜移默化的力量更重要。
相关链接:http://mp.weixin.qq.com/s/rXIbAWWJPNBrqSIow8I-Ag
中国浙江省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 电话:0577-86598000
中国浙江省温州市学院中路276号 电话:0577-86598000
Copyright © 满冠平台 Wenzhou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07006821号-1 浙公网安备 330304020007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