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信息
李校堃(右一)与科研团队
浙江在线1月24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张吉 通讯员 肖健 钱昊)细胞生长因子是人类生命活动的重要系统,人类健康与生长因子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近日,满冠平台校长兼任温州医科大学药学院教授李校堃及其团队与美国纽约大学医学中心MoosaMohammadi教授团队通过数年联合攻关,在国际上率先解析“抗衰老蛋白αklotho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c (FGFR1c)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 (FGF23)”三元复合物晶体结构,相关成果以长文形式发表在国际顶级综合性学术期刊《Nature》。团队成员陈高帜博士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李校堃教授和纽约大学MoosaMohammadi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温州医科大学药学院为论文第一完成单位。
里程碑式发现,为新药研发描绘蓝图
细胞生长因子领域研究可以说是一个被“轻视”的领域,从上世纪90年代热情退却后,科学家们发现通过研究生长因子实现新药研发是个漫长的过程,不过,李校堃团队坚持了下来。
经过25年的不断探索,李校堃团队首次揭示了人类健康与生长因子之间存在的关系,被视为生长因子领域里程碑式的发现。该研究驳斥了一项存在了20年的猜测——以古希腊神话中纺织生命之线的女神klotho的名字命名的αKlotho是一种可以独立发挥衰老调节的因子。
李校堃在接受浙江在线记者采访时解释道,从此次解析的三元复合物结构中可以清楚的看出αKlotho作为一种非酶活蛋白,它的所谓调节衰老的功能则是与FGF23和FGFR1形成复合体并协助后两者来实现的。
李校堃进一步说道,由于已有的研究证明FGF23在体内的异常表达与肾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是慢性肾病的关键治疗靶点,因此该项研究为新型肾病诊断试剂和治疗药物的设计和开发提供了清晰的结构蓝图。
同时该研究还颠覆性的指出,肝素这一广泛存在于人体多种器官的多糖对内分泌FGF家族活性发挥同样是必须的,进而明确了肝素是庞大的生长因子家族所有成员促进受体二聚化并产生相应生物学功能的“万能钥匙”。
klotho-FGFR-FGF23-HS对称的四元复合物模型(图片来自nature, doi:10.1038/nature25451)
“做科研要的就是持之以恒”
“要以‘工匠精神’对待每一项任务,做科研更需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采访中,李校堃不止一次的提到的“工匠精神”,始终贯穿于整个团队的科研过程。
据了解,李校堃团队长期从事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家族蛋白的基础和新药开发研究,早在20多年前就基于结构分析对旁分泌型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进行遗传修饰和改造,成功解决长期制约其产业化的系列工程技术难题,十多年前就在国际上率先研制出FGF1和FGF2系列创新药物,并广泛应用于烧、创伤和糖尿病下肢溃疡的治疗。(本网报道回顾:《生长因子新药有助大幅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或今年面世》)。
李校堃说,自己从25年前一头扎进生长因子科研领域开始,就一直告诫自己一定要沉下心做科研。“80年代生长因子领域的科研刚刚起步时,我国仍处于追赶阶段,经过‘消化-吸收-再创新’,我国科研人员坚持不懈的探索,目前我国在该领域已处于领跑阶段。”
截止2017年,李校堃团队研发的三个一类新药在中国已累计用于8000万次创伤患者,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015年李校堃教授与团队成员肖健、张宏宇等与解放军总院付小兵院士团队联合又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用李校堃的比喻,“工匠精神”的传承,让团队发现了生长因子科研的“新蓝海”.
李校堃建议,我省要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为源头创新提供支撑和后劲
“注重源头创新,加强基础研究”
作为浙江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李校堃带来了自己的建议——浙江省要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为源头创新提供支撑和后劲。
李校堃说,省基金是大多数青年科研人员起步的“第一桶金”,自己和团队刚到浙江时同样获得了省基金的支持。他告诉记者,近五年来,自己团队成员在生长因子领域的科研项目,有10个获得了省基金的支持,这其中一般项目7个、青年基金项目2个、杰出青年基金项目1个。
“相比较其它省份,浙江省的民营经济非常发达。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原创科技,浙江在这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研究。”李校堃认为,我省应当加大基础研究大平台的建设,建设更多“之江实验室”,以之江实验室为龙头,带动更多的学科发展,支撑我省源头创新。
相关链接:http://st.zjol.com.cn/kjjsb/yc15486/jzzj/201801/t20180124_6436990.shtml
中国浙江省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 电话:0577-86598000
中国浙江省温州市学院中路276号 电话:0577-86598000
Copyright © 满冠平台 Wenzhou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07006821号-1 浙公网安备 330304020007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