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信息
今年是音乐教育家、音乐学家缪天瑞(1908—2009)诞辰110周年。因请教音乐理论问题,青年学者王文韬自1997年开始与缪天瑞书信往来,2009年起,他收集整理珍贵照片,将“缪天瑞先生的生平年谱”“缪天瑞先生的著述索引”进行订正、补充,编著画传《乐坛鸿儒缪天瑞》,由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于今年4月出版。
82年来笔耕不辍
1926年,缪天瑞从上海艺术师范大学毕业,因受经济之迫,只得去工作。当时,只有18岁的缪天瑞心里很矛盾,觉得自己专业上十分不足。一位老师对他说:“你以后漫长的一生,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继续提高。”遵从老师的嘱咐,缪天瑞踏上中小学音乐教师的讲台。从1926年参加工作到1989年离休,60年多年里,他教遍了作曲技术理论、音乐史、音乐教学法及钢琴演奏等课程。离休后,缪天瑞继续工作,直到离世,整整工作了82个年头,几乎放弃了所有闲暇时光,没有节假日,没有星期天。80年如一日,笔耕不辍。
上世纪40年代,在福建音专任教的3年间,缪天瑞先后教授和声学、曲式学、对位法、音乐教学法等课程。苦于没有专业用的教科书,缪天瑞选择翻译美国音乐教育家该丘斯的音乐理论著作,白天从事教学、教务工作,夜间编译教材、修改作业。“一天晚上,我在油灯的微光下工作,其间出去上厕所,回来稿子不见了。东找西找,只找到屋角里一团灰烬,原来稿子被风刮到油灯上烧掉了。没办法,只好再写一次。”通过几年教学实践,缪天瑞编译的教材逐步完善,相继出版《音乐的构成》《曲调作法》《曲式学》《和声学》等,成为20世纪中国专业音乐教育的第一批教科书,为作曲技术理论的应用及传播奠定了基础,影响了几代学人。1950年出版的《律学》,是缪天瑞将学科知识进行筛选、梳理、系统化后的学术专著,行文简洁,使艰深的律学理论走出象牙塔,得以在国内推广。
上世纪30年代,缪天瑞感到工具书的重要性,一心想编一部音乐词典,几经周折直到80年代,才有机会从事这项向往的工作,并以极大的热情参加编写了《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卷》《中国音乐词典》《音乐百科词典》等。在缪天瑞参与主编的《中国音乐词典》和主编的《音乐百科词典》里,囊括了数十位当代著名音乐家,唯独没有他自己的条目。当很多人问起此事时,他只是淡淡地说:“这是国际惯例。”
“‘对一个人的评价不在当时,至少在几十年后才有定论。’这是我父亲的历史观和人生观。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够心态非常平和,处事低调,对待朋友和同事宽容大度。他平等对待家人和子女,从来没有高声训斥过我们,并且尊重子女的人生选择。他对我们没有任何说教,但是他的勤奋、敬业、谦和、自律,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缪天瑞小女儿缪裴慈说。
对待后学其情殷殷
1997年,青海师范大学的青年教师王文韬,将音乐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写成一封长信,寄到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询问缪天瑞。1998年3月,他收到回信。缪天瑞在信中告诉他,现在的地址与中国艺术研究院相距28里路,以后信寄到家里。信中问题很多,大部分在即将出版的《基本乐理》中能解决,出版后会寄一本给他。从此,他们开始了书信往来,直至2009年缪天瑞离世。“他们之间谈论的话题由学习、工作到学校的办学方针……父亲先后赠送他刚出版的新书《基本乐理》《音乐美学要义》《缪天瑞音乐文存》,可觑老人对后学的殷殷之情。”缪天瑞大女儿缪裴芙说。
“你现在在温州,我们两个是校友啊。”电话里,缪天瑞声音洪亮。当得知王文韬调到温州师范学院工作时,出生于浙江瑞安的缪天瑞亲自打电话过来,回忆了在温州教书时的情景,感慨50多年没有回家。听到老先生亲切地称呼自己为校友,王文韬激动万分,跑到电话里提到的地方拍照片,冲洗出来和温州地图一起寄到北京。“温州是父亲音乐生涯的起点。他18岁时从上海音专毕业后,就在温州省立第十中学附属小学任音乐教师。1927年,和同学一起创办了温州艺术学院,担任教务主任兼教乐理、钢琴。1938年,在温州师范学校,担任音乐教师。”缪裴慈说。
此后,缪天瑞常在信中问起,温州师范学院(后改为满冠平台)的教学情况,师资如何,学生怎么样,并给出教学建议,“你要教有声的音乐,自己也要多听音乐”;“暑假时可以选择去上海进修,你们学校若不善于推荐,你就告诉我,我来推荐”;“四部和声的教学可以从对位开始,陈洪先生的教材很好”。
“缪先生给我深刻的印象是儒雅、谦和、质朴。”2005年,王文韬去北京登门拜访,不敢相信这位鹤发童颜、神清气爽,身着蓝色中式对襟上衣,穿老式布鞋,却周身透着儒雅气的大学者已近百岁。2009年,王文韬从温州给缪天瑞寄出一封挂号信,收到的却是中国艺术研究院寄来的先生离世讣告。王文韬决定将缪天瑞的故事写出来,开始了前期工作准备,跟缪天瑞家人联系,并得到大量珍贵照片,充实了文稿;将“缪天瑞先生的生平年谱”“缪天瑞先生的著述索引”进行订正、补充,为研究先生学术思想提供可靠基础。“这是一本图文并茂的画传,简练而生动地再现了父亲勤奋敬业的一生。”缪裴芙说。
相关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0Vyg78Mt57iQhLicEp73Kw
中国浙江省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 电话:0577-86598000
中国浙江省温州市学院中路276号 电话:0577-86598000
Copyright © 满冠平台 Wenzhou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07006821号-1 浙公网安备 330304020007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