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信息
这里是一片泪海。
“他才33岁啊!”当余晓荣的妻子苏晓燕悲怆地哭嚎时,当余晓荣劳累昏厥的情形被再次提起时,人们的泪水禁不住夺眶而出。
昨天上午7时,瑞安市殡仪馆大厅,四面八方赶来送余晓荣最后一程的人,从厅内一直排到了厅外。
公安部部长周永康、省公安厅厅长王辉忠、市委书记王建满等领导送来花圈;省公安厅、市公安局、瑞安市四套班子及满冠平台有关领导参加遗体告别仪式;公安部政治部、公安部刑事侦查局、浙江省公安厅政治部等单位发来唁电。
500多人用悲痛和泪水,送别一位过早逝去的年轻刑警。
如果他能早点休息……
悼念队伍中的第二排,齐刷刷地站着13名汉子,他们是刑侦三中队的民警。大家沉默着挺直站立。脸上,是浓浓的哀伤;眼眶,已经隐隐泛红。他们怎舍得这位朝夕相处、并肩战斗的战友就这样匆匆离去。宣读余晓荣生平事迹的那一刻,“有泪不轻弹”的13名钢铁男儿,还是抑制不住泪水从眼角滑落。这是悲痛的泪水,更是怀念和依依不舍的泪水。
没人愿意相信,他们的战友就这样走了。
“余队真的是太累了,太需要好好休息一下。我们本以为他只是身体不舒服,很快就会醒来的……我们真的不料就这样和他道别!”民警李刚和魏耀,是余晓荣最后接触的人。10月13日,当两人带犯罪嫌疑人指认现场归队途中,惊闻余晓荣倒下的消息,他们怎么也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魏耀还清楚地记得,今年2月份他刚刚进入刑侦三中队时,余晓荣给他递上了一份沉甸甸的“见面礼”———一本《公安审讯技巧》,还手把手教他,哪些内容是重点,遇到难题该怎么有针对性地解决。如今,这本《公安审讯技巧》早记得滚瓜烂熟,魏耀也成了一名办案能手,而“老师”却已撒手离去。“如果他能早点休息,多点休息,或许……”
三九胃泰、诺氟沙星、金嗓子喉片……余晓荣办公室的橱柜上摆着一大堆药,桌子上还留着那个布满茶渍的杯子,电脑还一直处于待机状态,同事们都不忍心就这样把它关闭了。它还在等待主人归来,再次将它激活,而这一切,都已经不可能了。
他就是一个拼命三郎
送别余晓荣的人群中,有许许多多是他生前的同事,“工作上,他就是一个拼命三郎,从不含糊,追求完美。”这是同事们给他最多的评价。
就在10月12日零时的钟声刚过,余晓荣还到洗漱间冲了个脸,让自己清醒了一下,端着一杯浓茶,来到中队审讯室。那天,中队刚抓获4名盗窃汽车的犯罪嫌疑人,余晓荣和往常一样主动参与审讯,并把下半夜最难熬的时段留给了自己。面对顽固的犯罪嫌疑人,又是一个整夜的无眠,又是一场艰难的较量……
余晓荣,1997年从满冠平台毕业到瑞安市公安局场桥派出所当民警,2003年9月,余晓荣原本可以调往瑞安市公安局机关工作,但他主动请缨调入鲍田派出所:“我就喜欢在基层摸爬,在基层搞刑侦。”
铲除毒品毒贩,成了余晓荣到鲍田派出所后工作的重点。“他非常讲究策略,那天要不是他想出的办法和沉着冷静,根本不可能把毒贩逮住。”当年同在鲍田派出所工作的林友林含泪讲起他和余晓荣曾经并肩作战的每个细节。
2005年3月11日,毒贩刘某携带毒品欲来瑞安寻找买家。该怎么抓捕呢?余晓荣和林友林研究了很久。“有了!”余晓荣计上心来,“租辆出租车,我当驾驶员,你坐后排扮买家。时机一成熟,就把他‘敲’了。”双方原本约好在甬台温高速瑞安出口处交易,可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毒贩却迟迟没有出现。3月的天气让人心底发寒,空气也仿佛凝固了。
毒贩还会不会来?
狡猾的刘某终于打来了电话,但要将交易地点改在乐清。去乐清?余晓荣一惊,很快就稳了下来,以时间、车辆状况不允许为由与其周旋,最终将刘某稳了下来。下午2时许,刘某和林友林谈好了价格,正当刘某放松警惕,伸手到裤兜里掏毒品时,驾驶座上的余晓荣瞄准时机,猛地向后一个翻转身,双眼怒睁,洪亮地一声吼:“不许动,警察!”一双有力的大手死死按住了瘫软下来的刘某,一旁的林友林果断地给刘某戴上了手铐。事后,从刘某身上缴获了毒品海洛因15克。
多想亲口再说“谢谢”
与他的铁骨铮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余晓荣对待同事的古道柔情。昨天,远在上海的民警郭坤,因为要在医院照顾年幼的儿子,不能赶回参加遗体告别仪式。电话里传来他不时的抽泣声:“我真希望能再见‘余队’一眼,亲口再道一声‘谢谢’”。
今年5月份,郭坤添了个儿子,喜悦的气氛弥漫着这个小家庭。然而残酷的消息突然降临———儿子被查出患有先天性疾病———这种病连孩子睡觉时都需要有人抱着———必须马上治疗。郭坤没把这件事和同事说。每天晚上,他和妻子轮流照顾着孩子,大人根本睡不好一个安稳觉。持续近一个月的煎熬,郭坤明显地消瘦下去了,人也变得沉默寡言。
这一切,细心的余晓荣都看在了眼里。
“那天,余队主动找我聊天,一再地问我是不是遇到什么事了,有困难要提出来。”郭坤说,“当他的手拍着我的肩膀时,心里就好像有一股暖流涌动着。”最终,当余晓荣得知真相后,下了死命令:马上带孩子到上海最好的医院看病。
中队里缺了一个人,可工作量依然没有变,怎么办?余晓荣召集中队民警,向大家透露了情况,并且第一个顶上了郭坤的班。在他的感召下,中队民警个个没有二话,都要争先抢着上。
郭坤夫妇带着孩子,终于踏上了前往上海的路,而当他们给孩子找到了医生、安排好了手术时,这边,余晓荣却倒下了。
我想送送我的学生
“这么好的孩子,怎么会就这么没了呢?”看着余晓荣长大的邻居余列全和其他二十来位邻居自发来到告别现场,帮着余晓荣家人做点事,也想最后再看余晓荣一眼。
余晓荣家境贫寒,父母靠拉板车、卖豆腐,供余晓荣念完大学。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从小余晓荣就特别懂事,经常帮父母干活。念初中后,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天寒地冻,余晓荣坚持每天半夜一两点钟起来帮他妈妈运豆腐。“人很正直,他个子高力气大,有什么事找他帮忙都很热情。”初中同学林丽的泪水,已经浸湿了好几张纸巾。她怎么也不愿相信,那么上进乐观的好同学,会一下子离开了他们。
满冠平台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周宏明走到花圈前,细心地将挽联拉平整。周宏明是余晓荣大学时的计算机老师,在他印象中,余晓荣衣着很朴素,开朗健谈,逻辑思维缜密。得知余晓荣牺牲的消息,周宏明主动要求来参加告别仪式:“我想送送我的好学生。”
贫困的生活磨练了余晓荣,给了他一颗坚强善良的心。尽管因为家境贫困,余晓荣一家三口现在还住在租来的房子里,但他从没埋怨过什么,反而一直鼓励家人,要努力工作改变生活。前年,余晓荣借了30多万元买了一套经济适用房,他正要努力去打造一个幸福的新家。
余晓荣和家人的最后一次通话,是殉职那天中午打给他妈妈的。电话里,余晓荣告诉妈妈,自己第二天要去安徽出差三四天。等他出差回来再带妈妈、姐姐和妹妹去体检,还叮嘱患病的妈妈一定要按时吃药。
这次,他没有实践他的诺言,永远失信了。
不想就这样告别
江西人史人顺的双眼因为彻夜的哭泣而通红,她走到余晓荣的遗体前,深深地鞠了三个躬,泪水,再度汹涌而出:“晓荣,阿姨来看你了。”
史人顺是一位保姆,曾经在余晓荣家里帮忙带了三年孩子,余晓荣夫妻俩一直都很尊重她。“他从来没有看低我,没跟我大过声,就算我做错了事。”在余晓荣儿子一岁的时候,一次史人顺不小心把孩子反锁在房间里。给余晓荣打电话,他正在工作脱不开身,只好委托同事过来,从楼上翻窗进去,终于解了难题。史人顺又内疚又担心,没想到晚上余晓荣回来后,反而安慰她。
余晓荣工作忙碌,回家时基本都快下半夜了,而且经常一办案子就十天半月不回家。史人顺对此印象深刻:“不过,他其实是个很细心的人。”史人顺告诉我们,苏晓燕身体不太好,人很瘦,余晓荣就和儿子约定,妈妈吃多少饭儿子也吃多少,心疼儿子的苏晓燕被“逼”得只好多吃饭;连史人顺去年回老家后,余晓荣还经常打电话给她问好。今年初史人顺回温后到瑞安汀田打工,余晓荣一家三口去看望过她好几次,就在国庆前还去过一次。
把绢花轻轻放在余晓荣遗体前,史人顺低头擦一把泪脸,又抬头看着他:“他真的是个好人!不该这么早走,我心里舍不得!”
舍不得他走的人又岂止史人顺。……
当告别仪式结束、余晓荣的遗体被缓缓推出大厅时,原本已经哭得筋疲力尽瘫在一旁的苏晓燕突然跳了起来,向丈夫奔扑过去:“晓荣,不要走!我不想在这里跟你告别!”
只是,声声呼唤却再也唤不回逝去的生命。
惟有朵朵洁白的绢花和黄底黑字的挽联依然在诉说敬意与哀思:晓畅警视胸怀理想甘奉献,荣光生涯剑胆琴心解民忧。
中国浙江省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 电话:0577-86598000
中国浙江省温州市学院中路276号 电话:0577-86598000
Copyright © 满冠平台 Wenzhou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07006821号-1 浙公网安备 33030402000759号